1、附子

  • 性味归经: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 用法用量:煎服,3-15g。宜先煎30-60分钟,至口尝无麻味为度。
  • 使用注意:本品性燥烈,凡阴虚内热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本品有毒,煎服勿过量,并要先煎30-60分钟。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治疗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与干姜、甘草配伍,以回阳救逆;治疗气脱亡阳证,与人参配伍;治疗阳虚证,肾阳虚所致腰膝酸痛,畏寒肢冷,阳痿,尿频,与肉桂、山茱萸、熟地配伍;治疗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泻,与党参、白术、干姜配伍;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小便不利,肢体浮肿,与白术、茯苓配伍;治疗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与人参、桂枝配伍;治疗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沉,与麻黄、细辛配伍;治疗寒痹证,与桂枝、白术配伍使用。

黑附子


黑附子

2、干姜

  •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 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与党参、白术配伍;治疗胃寒呕吐,脘腹冷痛,与高良姜配伍;治疗亡阳证,与附子配伍使用;治疗寒饮咳喘,痰多清稀,与细辛、五味子、麻黄配伍。

干姜


干姜

3、肉桂

  • 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 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研末冲服,每次1-2g。
  • 使用注意:血热妄行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 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胃寒肢冷,与温肾助阳的附子配伍使用;治疗肾精不足,男子阳痿,精冷,女子宫寒不孕,与熟地、枸杞、山茱萸配伍使用;治疗肾虚水肿,小便不利,与车前子、茯苓、泽泻配伍,以增强利水消肿之功;治疗肾虚下元虚冷,虚阳上浮,症见面赤,虚喘,汗出,尺脉微弱,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配伍使用,能引火归元;治疗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单用研末吞服有效,或与丁香配伍使用,共凑温中止呕之效;治疗阳虚寒盛,食少便溏,完谷不化,与附子、干姜等温中散寒药配伍;治疗经脉受寒气血凝滞,导致寒痹,与羌活、秦艽、当归配伍,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治疗经脉受寒气血凝滞导致的寒疝少腹作痛,牵引睾丸,与小茴香、乌药、沉香配伍,以增强散寒、行气止痛之效;治疗经脉受寒气血凝滞导致的宫寒,经行腹痛,经闭,与当归、延胡索、蒲黄配伍使用,共凑活血通经、散寒止痛之功;治疗阴疽,与熟地、鹿角胶、白芥子配伍,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疗气血虚,与黄芪、当归配伍,以补气益血。

肉桂


肉桂

4、吴茱萸

  •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 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 治疗寒凝诸痛,寒疝腹痛,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配伍;治疗厥阴头痛,与人参、生姜配伍;治疗寒湿脚气肿痛,与木瓜、槟榔配伍;治疗肝火犯胃,胃寒呕吐泛酸,与黄连、生姜、半夏配伍;治疗虚寒泄泻,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配伍。

吴茱萸


吴茱萸

5、小茴香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 治疗寒凝诸痛,寒疝胀痛,与乌药、青皮、高良姜配伍;治疗肝气郁滞,睾丸偏坠胀痛,与橘核、山楂配伍;治疗胃寒呕吐食少,脘腹胀痛,与干姜、白术、木香配伍。

小茴香


小茴香

6、高良姜

  •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3g。

功效:温中止痛。

  • 治疗胃寒冷痛,呕吐,泄泻,与炮姜配伍;治疗寒凝肝郁,与香附配伍;治疗胃寒呕吐,与半夏、生姜配伍;治疗虚寒呕吐,与党参、白术配伍。

高良姜


高良姜

7、花椒

  •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经。
  •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 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与人参、干姜配伍;治疗寒湿泄泻,与苍术、厚朴、陈皮配伍;治疗虫积腹痛,与乌梅、干姜、黄柏配伍;治疗湿疹瘙痒,妇人阴痒,有杀虫燥湿止痒之功,单用煎水外洗。

花椒


花椒树

8、丁香

  •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 用法用量:煎服,1.5-6g。
  • 使用注意:畏郁金。

功效:温中止痛,温肾助阳。

  • 治疗胃寒呕吐,呃逆。治疗虚寒呃逆,与柿蒂、党参、生姜配伍;治疗胃寒呕吐,与半夏、生姜配伍;治疗脾胃虚寒、吐泻、食少,与砂仁、白术配伍;治疗肾虚阳痿,宫冷,与附子、肉桂、淫羊藿配伍。

丁香


丁香

9、荜茇

  • 性味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功效:温中止痛。

  • 治疗胃寒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与干姜、附子配伍;治疗龋齿疼痛,与胡椒共同研末,填塞龋齿孔中。

荜茇


荜茇

10、胡椒

  • 性味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 用法用量: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

功效:温中止痛。

  • 治疗胃寒腹痛,呕吐,泄泻,与高良姜、荜茇配伍,也可单用胡椒粉制膏药贴脐部,治脾胃虚寒之泄泻。

胡椒


胡椒

11、荜澄茄

  •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 用法用量:煎服,2-5g。

功效:温中止痛。

  • 治疗胃寒腹痛,呕吐、呃逆,可单用或与高良姜、丁香、厚朴配伍;治疗寒疝腹痛,与吴茱萸、香附、木香配伍使用;还可用于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或寒湿郁滞之小便混浊。

荜澄茄


荜澄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