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先生在《儒林外史》的第十三回出场。马二先生是一名热衷科场的狂热分子,如周进、范进。

马二先生,处州人,名静,字纯上,秀才,身长八尺,形容甚伟,头戴方巾,身穿蓝直裰,脚下粉底皂靴,面皮深黑,不多几根胡子,江湖人称马二先生。马二先生考过几个案首,可运气不如范进,仍是个秀才。在江湖上颇有名气,受邀来嘉兴精选三科乡会墨程,挣几两选金维持生计。一日,蘧公孙来拜,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性命交。

又一日,马二先生回拜蘧公孙,吃饭间蘧公孙请教马二先生选文章应以哪种为主。马二先生道:“文章总以理法为主,任他风气变,理法总是不变,所以本朝洪、永是一变,成、弘又是一变,细看来,理法总是一般。大约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带注疏气不过失之于少文采,带词赋气便有碍于圣贤口气,所以词赋气尤在所忌。”他对文章的理解入木三分,然自己做的时文却难入主考官法眼,处处散发着老学究的气息。他批文章很下功夫,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马二先生腹内才华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马二先生为朋友仗义疏财,是位善良有德之人。蘧公孙因为枕箱案被揭发,差点遭灭族。马二先生得知后在危难之际用自己选文之银为朋友赎来枕箱,不要朋友答谢,可谓真正的知己。马二先生值得深交。

马二先生游西湖——走马观花。看景不看人,过眼不过心。在西湖马二先生结识洪憨仙,受邀到家坐坐。马二先生看到墙壁上挂的一首诗:“南渡年来此地游,而今不比旧风流。湖光山色浑无赖,挥手清吟过十洲”。马二先生知道南渡是宋高宗的事,算而今已有三百年,以为洪憨仙是个神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二先生有点迂腐,不辨真伪。这洪憨仙其实是个骗子,先和马二先生混熟,再骗胡四公子钱财。要骗人就得先下本,洪憨仙给马二先生一包黑炭,让他烧,结果烧出几十两银子。煤炭可烧出金银,马二先生还真信以为真,不禁让人为马二先生的智商着急。一连烧了几天,得一百两银子,此刻银子失而复得。就在马二先生完全信任洪憨仙之时,洪憨仙突然病起来了,没几天一命呜呼,哀哉尚飨了。也是四公子运气好,没有被洪憨仙骗。不然马二先生非得惹上一场官司不可。马二先生有良心,明知被骗,还愿意掏腰包为洪憨仙买棺材,料理后事。

送殡回来,马二先生在路上遇到一个测字的落魄少年。原来这少年去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只好流落异乡。且父亲有病在家,也不得回去看看父亲。马二先生着实恻然,问了少年姓名。邀少年到下处谈谈。马二先生问明了少年的情况,知道这少年又孝顺又勤勉。于是给了他十两银子作为盘费,又寻了一件旧棉袄和一双鞋一并给了他,好让少年回家。送别时马二先生谆谆教导少年到家要奉事父母,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中了举人进士,才算是荣宗耀祖,显亲扬名。马二先生辞别少年后也进城去了。

马二先生人生高光时刻是泰伯祠大祭。泰伯祠大祭在南京是一件大事,读书人以参加这样的大事为荣。马二先生更是作为终献为儒林中的翘楚。大祭后马二先生上京继续求取功名去了。至此马二先生正式下线。

一个读书人若结识马二先生,便很容易诈骗他。原因在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读书人,以为只要是读书人就都是遵守礼义廉耻之人,马二先生中读书之毒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