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辆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每个零件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我们在使用时需要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测,以确保汽车保持最佳性能。

其中最常使用到的便是刹车系统。如果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会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后,大家都要及时停车并检查维修。

有朋友会问了, 如果是在行驶过程中刹车系统损坏了,检查为时已晚,那什么时候需要检查刹车系统呢?

当刹车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出现四个征兆。 这时需要立即检查,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

熟悉刹车系统

1.刹车抖动

刹车系统在工作时并不会决定车辆的方向,行驶中踩刹车,如果车辆会发生抖动,也是刹车失灵的前兆,这个时候也应尽快去检查,避免高速行驶。

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刹车盘的问题。平时开车时尽量避免长时间踩刹车,如果遇到长陡坡路段,最好使用发动机制动。

2.刹车偏离方向

相信很多老司机都有发现,只要一踩刹车踏板,方向盘就会偏向一侧。 此时对行车的暂时影响不大,但也需要尽快检查,禁止高速行驶。

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刹车分泵工作压力不一致,建议检查刹车总泵、刹车油管、刹车分泵及刹车油。

3.刹车下沉

刹车下沉是一种常见的刹车故障。 我们在驾驶过程中会感觉到踩下制动踏板时有一个分离点, 这个分离点是固定的。如果踩下刹车踏板后,发现分离点偏低或偏高,这也是刹车系统失灵的征兆之一。

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有二,一是刹车踏板弹簧出现故障,二是刹车分泵及刹车油出现异常。

4.刹车无力

平时开车都会知道,刹车踏板踩到底,就会减速停车,如果我们在踩刹车的时候脚感软绵绵的,没有反馈力度,这时就需要去检查刹车系统了。

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刹车软管老化、刹车泵及刹车油的问题。

刹车软管因采用橡胶材质均有使用年限,一旦老化会严重影响刹车性能,给驾乘人身带来致命危害。建议每 60000公里或每三年所有软管都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