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采挖后,除去杂质。

雄黄矿石

雄黄矿石
【性状】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雄黄药材

雄黄药材

雄黄

雄黄性状鉴别
真品雄黄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深红色或橘红色,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的粉末。其中颜色鲜红、半透明、有光泽的习称为“明雄”、“雄精”或“腰黄”,质量较好;全体质重,松脆易碎,断面粗糙,红色,明亮,研成粉末有细小结晶,手捻之有颗粒感;闻之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凝成红紫色固体。
伪品铅丹
系铅经过加工制成的橙红色或黄红色粉末,成分为氧化铅,与雄黄粉末外形极为相似,但无结晶,手捻之有细腻感,闻之气微,无特异的气味,味辛;燃之不熔,如将其放在火柴杆上燃烧,可见有密集的微小铅粒,燃烧时无火焰,不冒烟,亦无特异臭气。

铅丹
【炮制】 雄黄粉 取雄黄照水飞法(通则0213)水飞,晾干。
【性状】 本品为橙黄色或橙红色极细粉末,易粘手,气特异。

雄黄粉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雄黄水浸液(1:2)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1/100的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上试验,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及耻垢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杀菌作用,且其抑杀效力较同浓度的黄连水溶液为强。0.12%雄黄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0%杀灭作用,提高浓度对大肠杆菌也有杀灭作用。
2、抗寄生虫作用 雄黄、槟榔、阿魏、肉桂合剂有抗血吸虫作用,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开始灌服该合剂0.2mL/20g,感染后继续给药12天,成虫减少率达75.27%,动物无虫率达14.29%,无雌虫率达42.86%。此外,雄黄还有抑制疟原虫的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品在体外能使人淋巴细胞花结形成率降低,但此作用有可逆性,加转移因子或胸腺素可使花结形成率部分回升。家兔口服雄黄前后血象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伤寒抗体形成与墨汁廓清率亦无显著差别,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在经雄黄治疗后却明显减弱。雄黄对体外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4、抗肿瘤作用 雄黄对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小鼠S yao实体瘤、卵巢癌细胞株COC; 、卵巢癌细胞株SKOV 3、人肝癌细胞株Q GY-7703、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白血病细胞株K 562、人肝癌细胞株He pG-2、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小鼠Lewis肺癌细胞等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 雄黄配寒水石共研末内服有避孕作用。雄黄中的砷化物有致突变、致癌作用,现已证明其可致皮肤癌、支气管癌、肝癌,并可诱发口腔、食管、喉及膀胱癌。腹腔注射、灌胃或静脉注射等不同途径给予砷化物均可引起妊娠小鼠或地鼠畸胎或死胎。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用法与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注意】 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密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