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驶逃逸的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醉酒驾驶 :首先,司机必须被检测出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规定的限制,即达到醉酒驾驶的标准。

逃离事故现场:

司机在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选择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现场证据:

现场会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其驾驶行为,如刹车痕迹、碰撞物等,同时目击者证实其在事发时处于醉酒状态并驾车逃离现场。

逃逸行为的具体表现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法律后果

醉酒驾驶机动车后逃逸,没有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按危险驾驶罪处罚,一般处6个月以下的拘役。

醉酒驾驶机动车后逃逸,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自首:

如果醉酒驾驶逃逸后,行为人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从而减轻处罚。

综上所述,醉酒驾驶逃逸的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醉酒驾驶行为、逃离事故现场的具体表现、现场证据以及后续的法律行为等因素。判定结果将直接影响其法律后果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