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中的人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公务员
公务员是通过每年国家或省公务员考试录用,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要进行公务员登记的人员。他们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享受车补及13个月工资等待遇,一般机关领导都是公务员。
参公管理人员
参公管理人员虽然工资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的标准执行,但他们不是机关的公务员,编制属于事业编制。机关的领导一般不会从他们中产生。
事业编人员
事业编人员是通过地方事业单位招考录用,纳入国家事业编制的人员。他们的编制一般归同级或上级人社局管理,待遇比公务员略低,且一般没有车补。这类人员理论上可调任进机关,但实际上很难调任进机关成为公务员。
工勤岗位人员
工勤岗位人员是指在岗位设置中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如技术工人、水电工、司机、通讯员、打字员等。其待遇相对较低。
临聘人员
临聘人员即临时聘用人员,通过与员工签订临时聘用合同形成劳动协议。他们的待遇一般不同于正式员工,要比正式工低。
享待人员
享待人员是编外人员,但享受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奖金待遇)。虽然待遇与在编人员相同,但提拔上受限,不能在体制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政府聘用人员
政府聘用的人员是由政府聘用安排在机关工作的人员,执行政府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标准。他们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属于编外人员,身份名称可能是聘用人员、专业技术聘用人员、协管员、协理员等。
部门自聘人员
部门自聘人员是本部门自行聘用的编外人员,与本部门签订劳动合同,待遇由本部门自行决定,所需经费从本部门工作经费中解决。
上级业务部门聘用人员
这类人员是由上级业务部门聘用的,通常执行与公务员或事业编不同的工资福利标准,具体待遇和职责因部门而异。
这些分类涵盖了机关单位中的主要人员类型及其身份和待遇情况。不同的身份和编制类型对应不同的职责、待遇和发展路径。建议在考虑进入机关单位工作时,详细了解并明确自己的身份和预期,以便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