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到医疗机构咨询整形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最近,记者在多个社交、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以前是准大学生想趁暑假“悄悄变美”,现在越来越多的准高中生也加入了整容行列。 未成年人热衷于整形主要因为“容貌焦虑”,但是整形决不能从“娃娃”抓起,这不仅会伤害到他们正在发育的身体,畸形的审美观还会带偏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正处于渴望外界认同,建立自我心理形象的关键时期,追求美是他们的本能,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联合教育、形成合力,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要让他们明白,美丽人生不只是靠外表,内在美更为重要;要让他们认识到美有共性,更在于个性,如果所有人都整成大眼睛、高鼻梁,个性美也就丧失了;还要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各种整容手术可能会对其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只有主管部门、行业、学校和家庭等齐心协力,才能让未成年人悦纳自己,更加自信地步入社会。
我国明确规定,未满18岁的青少年,必须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整形美容的咨询和治疗,遏制医美低龄化,亟须依法监管常态化,需要监管部门督促医美机构切实负起责任来,摈弃唯利是图的医美乱象,严禁向未成年人投放医美广告等,以医者仁心的胸襟和技术向善的品质,疏通与规范未成年人整容市场,以对人民群众的子女和国家民族未来负责人的心态,依法进行行业自律。
未成年人“医美热”的问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发力,各自履责,在国家层面,要严格规定医美机构除了因为先天性缺陷等原因进行的医疗整容,严禁对未成年人进行美容整形;在学校和家庭教育层面,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和内在美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外貌。
当下,容貌焦虑已经悄然侵入孩子的世界,不少学生族趁着暑假忙起了“面子工程”,涌进医美机构在自己的脸上动刀,想通过人工手段使自身的容貌更上一层楼,规范未成年人医美整容,必须及时按下监管键,尽快构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保护墙,刹住医美整形低龄化的“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