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法是指一系列旨在规范贷款行为、保障贷款安全和促进经济活动有序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总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法律规定和原则:

贷款种类

自营贷款:贷款人自主发放的贷款,风险由贷款人承担。

委托贷款:由委托人提供资金,贷款人代为发放并监督使用。

特定贷款: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国务院批准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发放的贷款。

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应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和贷款人的资金供给能力由借贷双方商议确定。

自营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超过10年需备案。

票据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贷款展期

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可向贷款人申请展期,是否展期由贷款人决定。

短期、中期、长期贷款的展期期限分别有不同的限制。

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应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

借款人应提供真实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

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贷款人的义务

提供贷款的义务。

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义务。

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进行严格审查。

民间借贷

借款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除非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

利息不得预先扣除,应按实际借款数额返还本金并计算利息。

法律责任

违反贷款规定的行为,如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发放贷款,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

以上是贷款法的一些核心内容,具体的法律规定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且随时间而更新。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提供具体的问题或背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