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骗罪的判决结果主要取决于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其严重程度。以下是相关法律规定及判决结果的概述:

一般诱骗行为

若行为人诱骗他人财物,但受害人并不知情,即受害人主观上无诈骗故意,则不构成诈骗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知情诱骗行为

若行为人在明知其行为属于欺诈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实施,则依据诈骗金额和相关法律规定定罪量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诱骗证券、期货合约行为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和第一百八十二条,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诱骗未成年人行为

诱骗未成年人可能构成拐骗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诈骗罪等多项罪名,且将从重处罚。

其他特定情形

如引诱他人吸毒,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建议

在实际案件中,诱骗罪的判决会根据具体情节、涉案金额、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受害人的损失情况等因素综合考量。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