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高考改革尚未覆盖到全国所有省份,一些地区的高一高二学生依然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文理科的选择。如果学生自己对文科或理科有偏爱或有特长,很容易就做出了选择,但是大多数学生文理科成绩比较平均,且社会经验有限,很难结合未来发展的规划,做出合理的选择,很多学生为此陷入到了患得患失的困境中。

的确,分科不仅是高中阶段学习科目的选择,更关乎到高考志愿的填报、未来就业的方向等等问题,毫不夸张的说,在分科的那一瞬间,很多学生的人生之路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面对分科,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必须慎重。

那么,分科究竟该怎么选?

这里,笔者不想人云亦云的说一些大道理,仅结合目前高考录取和社会就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几种情形做具体分析,请各位同学对号入座:

情形一:文理科成绩较为平均,无特殊偏好,对未来就业也无明确目标。

这种情况下,建议选择理科。

原因是目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文理科的录取比例都基本稳定在1:3,理科高校录取人数远高于文科。选择理科,有更高的几率读更好的大学。其次,从就业看,理科专业众多,甚至大多数文科专业也兼收理科生,选择理科就业选择范围较大。所以,无论是从高考的录取,还是从将来就业的角度考虑,选择理科都是一种比较稳妥的选择。


情形二:对文理科无特殊偏好,文理科成绩也较为平均,但是在语文、数学、外语的成绩比较中,数学成绩一般,语文、英语成绩相对较好。

这种情况下,建议选择文科。

原因是理科科目侧重于对逻辑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于理科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成绩一般,意味着分科后理科科目进步潜力不足,学习会较为吃力,难以在理科竞争中胜出。相反,语文、英语科目较好,表明学生有较好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对文科学习而言非常有利,而且文科相对于理科,数学考试难度较小,此类学生选择文科,有利于扬长避短。从将来就业看,文科专业偏向语言、文学、新闻、法律等,语文、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这些领域就业也有一定的优势。


情形三:文理成绩均一般,无特殊偏好,学习能力一般,面对高考信心不足。

此类情况,建议选择文科。

虽然文理在高考录取比率上存在较大差异,选择文科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但是学习是一次长跑,长期的信心比短期的成绩更重要。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而言,理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并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如文理成绩相差不大,学习能力一般,且自己对高考并无十足信心的同学,建议选择文科。文科对基础要求相对较低,知识之间内在关联性相对于理科而言,没有那么紧密,选择文科,只要愿意努力,即便到了高二和高三,也有逆袭的机会,而对于理科同学而言,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前期的踏实积累,后期很难有较大突破。



情形四: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相对较好,文理科目成绩均一般,无特殊偏好,渴望冲刺名校。

此类情形,可考虑选择文科。事实上,目前有些高中在分科中就有意识地引导这部分学生选择文科,原因很简单,错峰竞争,我国古代哲学中的田忌赛马,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理科藏龙卧虎,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虽然语文、数学、外语成绩较好,但是文理科均一般,选择理科竞争惨烈,冲刺名校难度较大。但是这部分学生进入文科之后,通常是文科中的佼佼者。语文、数学、外语成绩较好,意味着后期进步空间大,而文科科目对基础要求不高,后期提升潜力无限,这部分学生选择文科,有希望冲刺更好的学校。



以上几种分析,仅供各位同学和家长参考,无论选择什么,不仅要看一时的成绩,更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各位同学和家长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规划一下未来,在兴趣和特长的指引下,做出更理性和睿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