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的古老的街市,顺着前门大街步行就能到。

老北京曾经有句俗话“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塔内联升”说的就是大栅栏里面的著名商铺。这里保存着很多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像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北京丝绸商店、六必居酱菜园等至今仍然门庭若市,在这里可以买到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品。

如果你是吃货,这里有地道的北京小吃,另外,闻名遐迩的“八大胡同”也在大栅栏区域内,这里是感受京味文化和历史的最佳选择。这里交通方便,公交和地铁都可以很方便到达。

说起大栅栏美食,当地特色首推卤煮,其次烧麦,第三爆肚炒肝。

卤煮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知道卤煮火烧的。

“都一处”烧麦,据传是乾隆爷亲自御笔赐名,据说当年创始人在前门外开了个小菜馆糊口,结果有一天乾隆半夜微服私访晃到前门一带,找不到吃的,进了这家店,老板看着这位衣着光鲜的达官贵人进店,自然是好酒好菜伺候着。乾隆爷一边吃一边喝直说味道好,最后问起店名,老板说没名字。乾隆就说:“这时还开门营业,前门只有你家啦,就叫‘都一处’吧”。

很多人以为“都一处”的牌匾是乾隆题的,其实乾隆只是起了个名,字是郭沫若的手书的。“都一处”的招牌凉菜——乾隆白菜,壹周君建议尝尝,比起大江南北都有吃到的烧麦,乾隆白菜的味道才算是京城正宗!吃饱了再来喝杯茶吧,大家都看过老舍的《茶馆》吧,想要了解上个世纪老北京的风土民情,就是喝一杯茶。


爆肚炒肝也是北京小吃的典型代表,

第一次对北京爆肚有特别印象的,是看《大宅门》有一集中白七爷与自己的孙子白占元有一次吃爆肚,最后要了十几盘的那个情节。当时就决定,第二天就算踏遍北京城,也一定要尝到最正宗的爆肚。

作为北京最具代表特色的小吃,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而其鼎盛的时候是在清末及民国初期。


不过最能代表老北京文化的,就数吹糖人了

在我国,制作糖人是一种汉族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有600多年历史,相传它的祖师爷是刘伯温,还有段故事传说。糖人虽然有个“人”字,但看到手艺人现场吹出的,大多为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少见人的图案。老人笑称,这是哄孩子们玩的,所以多是小朋友们喜欢的。


有人肯定问了,北京的特色不是烤鸭么?你这文里怎么不提呀?

烤鸭在前门也有,大栅栏旁边就是“便宜坊”,您想吃这口就里边请。

对子,一直在前台大栅栏站岗的这两位炒栗子的雕塑兄也得介绍两句。他们是大栅栏的标志,今天也与时俱进装备上了口罩,即加强了个人防护,又不乏喜气。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心了。这个宣传员找的真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