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审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审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检查其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数字是否准确,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例如,核对存货的账面数量与实际盘点数量是否一致,存货计价方法是否合理且在会计期间内保持一致。
财务收支审计:对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审计,包括销售收入、采购支出、费用报销等,关注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支出是否合规。例如,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是否有合理的审批程序,费用报销是否符合公司的费用政策,是否存在虚假报销的情况。
资金审计:审查企业的资金管理情况,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检查资金的安全性,是否存在资金挪用、侵占等风险。例如,对银行账户进行核对,查看资金流向是否正常,同时审查企业的筹资活动,如借款合同、资金使用等。
业务流程审计
采购流程审计:从采购需求的提出、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货物的验收以及付款等环节进行全面审查。例如,检查供应商选择过程是否公开、公正,是否有多家供应商进行比价(通常是至少3家及以上),采购合同条款是否明确。
销售流程审计:涵盖销售政策的制定、客户开发与维护、销售订单的处理、发货以及收款等环节。例如,审查销售政策是否符合市场和企业战略,销售订单处理是否准确,发货环节是否严格控制,确保货物准确无误地发送。
生产流程审计: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审查,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执行、监控和总结等环节,确保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合审计
经营目标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预算、计划、重大决策以及在经济、资源利用的效果和效率等方面经济事项进行的审计。包括事前进行可行性、效益性审计,事中、事后进行合规合法性、有效性审计,并审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
内部控制审计
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包括对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流程的审查,以确保其能够预防错误、欺诈和不当行为。
合规性审计
评估组织是否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包括对税务、劳动法、环境法规等方面的合规性进行审查。
经济效益审计
评估组织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情况,确定其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包括对成本、收入、利润率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
风险评估和管理审计
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体系,确定其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包括对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措施的审查。
全面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活动或全部会计资料进行全面评价,以确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这种审计范围广泛,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但能够提供详细、完全、彻底的审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