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出险次数是指车辆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发生保险理赔的频率。计算保险出险次数的方法如下:

按照保险公司赔付的次数为准

保险公司在完成报案、定损、维修、理赔、结案的流程并且已经成功赔付赔偿金后,算作一次出险次数。

未申请理赔或撤销报案的情况不算出险

如果被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但未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或者中途撤销报案,这些情况都不算作出险次数。

出险次数与保费的关系

不同的保险公司对于出险次数的计算标准和保费上浮幅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大体原则是出险次数越多,保费上浮幅度越大。例如:

一年内出险一次,第二年的保费既不享受优惠也不会上浮。

一年内出险两次,第二年的保费会在原保费的基础上涨20%。

一年内出险三次,第二年的保费会在原基础上涨50%。

一年内出险四次,第二年的保费上涨75%。

上年度发生交通死亡事故,保费增加30%。

保险公司系统记录

出险次数的计算通常依据保险公司的系统记录,包括报案记录和理赔记录。有些保险公司可能会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如一年)的所有报案和理赔记录都计算在内,而有些则可能会有更具体的规定,比如只计算重大事故的出险次数。

保险条款中的定义

在机动车保险条款中,出险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共计发生汽车保险理赔的频率。一般出险一次,出险率记为1,出险2次,出险率记为2,以此类推。出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明年保险费率。

综上所述,保险出险次数是依据保险公司实际赔付的次数来计算的,未申请理赔或撤销报案的情况不算出险。出险次数越多,保费上浮幅度越大。不同的保险公司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标准和保费上浮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