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兄妹之间结婚的例子很多,比如汉武帝与陈阿娇,两人留下了“金屋藏娇”的佳话;还有陆游与唐婉也是表兄妹,不过后来两人被拆散了。我们都知道,表兄妹来自于母亲那边,堂兄妹来自于父亲这边,从基因遗传角度来说都属于近亲结婚,因此在现代都是不允许结婚的。那为什么古代表兄妹可以结婚,但是堂兄妹不行呢?

古人对近亲结婚的危害有没有认识呢?其实是有的,《左传》中记载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不蕃”就是指不健康的意思,说明古人也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坏处。而且古代还把同姓结婚视为“兽行”,在《白虎通·嫁娶》中有记载:“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可见古人对近亲结婚非常反对,只是他们对近亲的理解不够全面,完全是以“姓“为标准。

此外,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古时,女人一旦嫁了出去,那么就是男方的人了,以后和女方这边就没有太多的血缘关系。因此,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堂兄妹是爸爸这边的人,表兄妹是妈妈这边的人。虽然都有血缘关系,但是在古人眼里,妈妈已经嫁给爸爸,所以是属于男方的人,因此,自然而然,他们觉得表兄妹的血缘关系比较远了。

据记载,宋朝,不允许近亲结婚,“违者各杖一百,并离之”。明朝,“同一姓氏、姑舅两姨表亲一律禁止通婚,违者以通奸论处,主婚人和男女双方受杖刑二十,并强行“离异””。近亲禁止结婚,还是比较明智的,毕竟近亲结婚容易生出有问题的孩子,一旦孩子有问题,到时候苦的还是自己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