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革命圣地遇上前沿数字阅读技术,延安市民的文化生活将会迎来怎样的新篇章呢?由上海喜马拉雅西安公司和宝塔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喜马拉雅×延安城市书房是延安首家,西北第二家“有声书房”,坐落于延安市图书馆一楼大厅内。从2021年运行至今,已有藏书20余万册。2023年,该书房获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三秦最美公共阅读空间”称号,这标志着科技赋能公共阅读与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合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智能听书设备:变革公共文化服务形态
喜马拉雅×延安城市书房不仅有最基础的大众纸质阅读区,还有以有声书为核心特色的有声空间区,打造出一个集听、读、看于一体的综合性阅读空间。通过有声墙、朗读亭等设备,书房把海量音频库嵌入街头巷尾,把阅读从“看”变成“听”,把“到图书馆借书”变成“随时随地扫码即听”,让阅读像取快递、连Wi-Fi一样零门槛、可互动。这一特色不仅降低了阅读门槛,也让书房摆脱了地域限制。它以一种崭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搭建起了一个全民阅读文化共享平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

喜马拉雅朗读亭 马钰芊/摄
科技特色有声书:助力书房服务升级
书房内的朗读亭汇聚了海量有声读物,从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到传统戏曲《锁五龙》,更特别收录了《梁家河》《保卫延安》等饱含延安记忆的本地佳作。不仅如此,它还引入了趣味配音,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提升了阅读体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设备中收录的一些革命诗歌和红色家书,比如邓发的《国家未来的伟大前途都寄托在你们青年一辈身上》,通过有声形式,凭借朗读者饱含情感的语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理解革命岁月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内涵。这座书房用科技封存了延安的文化基因,在这里,革命文献不是静止的文字,而是可互动的“声音生命体”。“该区域平时来的读者大多数还是青少年,”延安市图书馆管理员说:“通过这种形式的阅读,可以培养这一类群体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正在图书馆使用该朗读亭的陈某分享道:“其实平时我也不会特意去搜索听这些戏曲啊,红色书籍来听,但是我在这朗读亭里看见了就会想点进去体验一下。有一次我在听《红岩》,听着听着就入迷了,后来回家就在网上接着把这本书看完了。”

正在使用设备的用户 马钰芊/摄
专题朗读:红色文化创新发展
出版柜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藏书体系,更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精准且持续的学习资源。大众只需手机扫码即可随时随地免费听。通过这一简单操作,让知识以声音的形式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激励着人们在延安这片充满革命精神的土地上,续写时代华章。

廉政听书墙 马钰芊/摄
延安市发展喜马拉雅城市书房,是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也为延安打造“红色阅读”品牌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喜马拉雅×延安城市书房将继续以“声音”为媒介,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助力延安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延安故事。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本科生朱园茵、马钰芊、崔藏壑、陈文馨;指导老师王臻、阴雨永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