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多地工会围绕职工心理健康密集“上新”服务——天津市启动职业人群心理素养提升行动;海南省三亚市总工会推动心理咨询师走进企事业单位,打造心灵“避风港”;广东省汕尾市总工会聚焦新就业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北京市总工会面向建筑工人设置趣味心理拓展与专家义诊服务;江苏省无锡市总工会响应企业需求,将团体心理辅导课送进企业……
从知识普及到专业干预,从个体关怀到群体服务,可以说,各地工会正持续推动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不断提质扩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职工面临的工作和竞争压力有所增加,职场中的生态也愈发复杂,因此,职工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这一需求愈发受到企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回应,相关服务和制度安排逐渐增多。一场讲座、一次趣味心理拓展体验、一次真诚的倾听,或许就能成为职工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的一场“及时雨”。
近年来,各级工会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努力用更专业、更科学、更贴近实际的方式,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升情绪调适能力。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以实际行动加入其中,以务实多元的举措守护职工心理健康——有的组织音乐冥想、绘画疗愈等减压活动,有的推进科学测评进而精准识别心理压力群体,有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与情绪管理培训……这些举措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一些职工释放了压力、稳定了情绪,也有效提升了职工的心理健康素养,增强了其幸福感。
对企业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助力。一方面,职工有了好心情、好心态,可以更愉悦、专心地投入工作,以高效率的工作为企业贡献力量,推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了解职工的压力来自哪里、是否跟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等有关,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研判是否需要调整相关制度和举措,进而有助于推动企业管理更加民主科学,推动构建更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对于一些每天要跟公众打交道、提供重要公共服务的企业,关口前提、及时化解心里“疙瘩”,确保员工情绪稳定、舒畅,尤其重要。
也正因此,时下,不少面向职工的心理健康服务正向系统化、常态化方向推进。例如,举办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打造“职工心灵驿站”,搭建心理咨询热线、职工心理健康线上服务平台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职工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支持。
用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让更多系统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覆盖到越来越多的职工,让每一位奋斗的劳动者“身心皆安”,我们的社会也将拥有更多阔步向前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