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涌,万象更新。

五月的沧州,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沧州。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沧州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怀与鼓舞,化作前行动力;信念与信心,照亮新的征程。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在狮城大地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精彩画卷。

黄骅港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步伐不断加快。刘国昌 摄

牢记嘱托

凝聚全市上下奋进合力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

殷殷嘱托,字字千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从市委常委会会议,到市委全会;从机关团体,到城镇乡村;从企业车间,到学校课堂……两年来,全市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深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落实,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各项要求在狮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总书记殷切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发挥沧州毗邻京津、沿海临港等优势,奋力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瓣瓣同心

谱写协同发展精彩篇章

风起京津冀,潮涌渤海湾。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沧州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今年5月8日,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关键性节点工程——郭庄跨朔黄铁路特大桥,以“毫米级精度”实现成功转体、精准对接,为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以“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为抓手,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山东方向、曲港高速一期建成通车,邯港高速一期、雄商和津潍高铁加快建设……沧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

交通协同,是我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教育协同、医疗协同……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同样让人振奋。

——产业协同向更深层次推进。两年来,沧州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全市共签约京津项目131个、总投资556亿元,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46家。承接项目疏解转移,促成了一个个产业集群在沧州形成,为推动沧州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创新协同向更高水平迈进。借力优势创新资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创新要素加速融合,成为赋能沧州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目前,我市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个,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75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1%,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公共服务协同向更多领域融合。协同发展,出发点在民生,落脚点也在民生。如今,沧州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建立医联体21个;44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多所学校与京津名校“牵手”;借助毗邻京津地缘优势及自身资源禀赋,吸引越来越多的京津老人到沧州养老……一系列对接京津的成果,增进了人民福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协同发展的红利。

向海图强

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

沿海临港,是沧州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优势。

位于渤海湾穹顶处的黄骅港,既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又是沧州“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强力引擎。

聚焦“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目标,沧州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推动黄骅港规划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多功能”大港建设基础不断夯实。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和布局,是加快推进黄骅港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市进一步发挥优势、深挖潜能,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港口能力建设,今年谋划实施了总投资775亿元的30个港口及配套项目,港口能级不断提升。

——“综合性”大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加快原油储备基地建设,推动国家煤炭储备基地获批开工,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国际集装箱中转集拼业务,巩固黄骅港至美日韩等集装箱航线……

——“现代化”大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我市聚焦理顺“地主港”模式,整合岸线、锚地、航道等资源,实现港口运营分类施策、规范管理,“5G智慧港口创新应用”入选国家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国内首套散货港口智能生产操作系统在黄骅港煤炭港区实现应用,首个煤炭码头零碳试点项目在煤炭港区正式启动……

港口雄开万里流。如今的黄骅港,正一手挽起广袤腹地,一手连起海上丝路,劈波逐浪、扬帆远航。

破碱生金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盐碱地特色农业,是沧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潜力所在。

把“盐碱滩”变为“米粮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耕盐碱地的沧州“新农人”,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科技和智慧“浇灌”土壤,坚持向盐碱地要产量、要效益,探索出一条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新路径,在贫瘠的盐碱地上创造“丰收奇迹”。

旱碱麦长势喜人。殷 实 摄

——科技赋能,在盐碱地上种出丰收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在沧挂牌运行,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创建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开始运行,为旱碱麦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推广技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为了让好种子、好技术落地生根,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健全完善旱碱麦技术推广体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为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精深加工,不断延伸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链条。我市将提升盐碱地综合效益作为落脚点,支持龙头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全市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未来的沧州盐碱地上,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苦干实干

奏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强音

两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前行,以推动沧州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骅港规划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这些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两年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着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

两年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领会到苦干实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苦干实干抓落实,我们就能不断积蓄争先竞进之势、跨越突破之势、善作善成之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勇挑大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列的担当作为,交出更加优异的“沧州答卷”。

有付出,有收获,今天的沧州,生机勃勃;

有信心,有干劲,明天的沧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