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2025年4月28日1版)。

4月27日,残雪尚未完全消融,晨光穿透薄雾,将细碎的冰晶映照得格外剔透。内蒙古森工集团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太平经营管护中心副主任张太顺一如往常,踩着半融的冰雪,踏入密林深处,开启一天的护林工作。厚重的棉靴裹着雪水,噗噗声在静谧的山林中回荡。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苍茫的林海间,张太顺用27年时光,书写着一曲动人的绿色赞歌。


  在营林护林工作中,张太顺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他熟练运用GPS定位系统、测量尺等设备,创新采用“网格化巡查+数字化比对”的工作模式,对林区进行细致入微的勘察。在他的严格管理下,主管内的森林抚育伐区始终保持一类伐区水平。他经手检查验收的森林抚育面积累计达125万亩,母树林经营8万亩,植树造林9万亩。他与同事协作完成192块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固定标准地的复测与建设,监测解析木192株,设立钢架示范林标牌6个、木制标牌1个,不仅为森林生长状况监测提供了可靠依据,还节约建设成本近20万元。


张太顺在监测森林抚育标准地。(资料图)


无论严寒酷暑,张太顺始终坚守岗位。夏季,林区蚊虫肆虐,蜱虫的威胁如影随形,但他毫不退缩,被蜱虫叮咬后冷静处理的经验,还成了团队的“必修课”;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为保证测量计划顺利进行,他常常徒步10余公里,渴了就捧一把雪水解渴,累了就以树桩为凳稍作休息。常年不规律的饮食,让他落下了肠胃病,妻子心疼他,总是在他口袋里装上花生米和糖,这些便成了他工作间隙最暖心的“美餐”。


张太顺在进行森林抚育技术指导。(资料图)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张太顺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工作之余,他认真钻研政策法规、技术规程和标准细则,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他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组织专题培训,以“理论讲解+现场示范”的教学模式,深入解读调查设计方案,现场演示修枝疏伐技术要点,有效提升了团队的专业能力。在园林绿化、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栽植绿化树木近1000株,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任务2万亩,病虫害防治3万亩,为林区生态旅游发展筑牢了资源本底,推动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张太顺开展职工综合业务培训。(资料图)


张太顺不仅是植绿造绿的实践者,更是守绿护绿的英勇卫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先后40余次参与公司的森林火灾扑救任务,跨区域驰援14个森工公司处置的重大火情。在2024年大兴安岭雷击火战役中,他带领攻坚组连续奋战16昼夜,成功扑灭2起雷击火。在火场中,他科学配置装备与物资,健全保障机制,带头践行“三个在前”原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张太顺在装运树苗。(资料图)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逐渐变成两鬓染霜的“老林业”,张太顺27年如一日的坚守结出了累累硕果。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抚育职工技能赛场上,他以炉火纯青的技艺脱颖而出,夺得桂冠。“全区技术能手”“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耀,激励他不断前行。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张太顺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殊荣。他表示,将继续发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勤奋丈量每寸林地,用担当直面每道难题,用传承让护林薪火永续,用创新为绿色发展破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属于我自己,也属于这林海,属于所有在雾霭中丈量山林、在星夜里守护绿色的务林人。”


日月交替,四季轮回,张太顺的脚步从未停歇。当暮色笼罩山林,归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他依然举着GPS定位仪仔细核对数据,直到最后一抹余晖消失,才踏着满地月光往回走。层叠的山峦见证着他的坚守与奉献,帆布包里新采的病害样本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诉说着“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动人故事。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美编:刘坤

主编:王亚男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