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龙景村,麦浪翻滚,硕果盈枝。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的道路宛若江南,孩童嬉戏的笑声与往来游客的赞叹交织成曲。这个曾寂寂无名的西北村庄,如今已挂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几块金灿灿的牌匾,成为金昌市乡村振兴的标杆。

“近年来,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新打造文明村镇建设品牌,以党建引领、产业筑基、环境塑形、文化铸魂为主线,系统拓展乡村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乡村文明程度和发展质量整体提升。”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德胜介绍说。


△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

红色引擎激活治理末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龙景村将基层党建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核心引擎,通过组织建设规范化、作用发挥常态化,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文明创建格局。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涉及村庄发展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严格遵循“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决议”的决策程序,对决议过程和实施结果全程公开,形成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党群服务中心

推动完善“四级党组织体系”,按照区域划定、责任到人、标准明确原则,组织全村党员与农户建立结对联系,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村“两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定期带领党员志愿者队伍深入背街小巷清理卫生死角、调解邻里纠纷。同时,党员干部定期深入街巷院落,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工作,确保文明创建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实。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把志愿服务、文明宣传等具体任务嵌入承诺事项,形成“班子成员包片督战、党员骨干包户落实、群众主体积极参与”的三级联动格局,使文明创建从“干部推动”变为“全民行动”。

绿色经济滋养文明土壤

每逢节假日,龙景生态果园的烧烤露营地便人声鼎沸。儿童游乐场上,孩子们肆意玩耍;烧烤露营地上,游客们生火烤肉,畅享美食; 林间步道上,情侣们踏着夕阳留在树影下的满地金黄,散步闲聊,追逐嬉戏……如今,位于龙景村的烧烤露营地早已成为金昌市知名的网红打卡景区。

产业兴旺是文明村镇创建的物质支撑。龙景村立足资源优势,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通过特色农业提质、乡村旅游增效,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为文明创建提供经济保障。

依托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村“两委”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破题,完成135.73公顷耕地规范化流转。2024年,全村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种植示范基地,吸纳1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6000元,土地流转户年均获得租金收益2800元,实现“耕地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田园变景区”的三变转型。

离开村委会,王德胜向记者介绍:“在所有旅游项目中,龙景生态果园烧烤露营地最为火爆。该项目由龙景村于2022年出资建设,由甘肃省景艺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管理。目前,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4万元的收入,直接带动周边约100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生态果园

说到旅游业,王德胜侃侃而谈:“我们重点培育‘乡韵龙景·幸福慢村’旅游品牌,大力提升游客停车、导览、通讯等基础服务,提升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配套服务,开发建设‘龙景生态果园’‘野狐湾景区’‘野狐湾嬉雪场’‘共享农庄’等网红景点,打造了集美食、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地标。在2019和2020年分别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龙景村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除打造“龙景生态果园”等景点外,还建设旅游厕所3座,演艺舞台1座,并装修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乡村记忆馆、龙景山房写生基地。2024年,龙景村接待游客量达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万元,直接带动100名村民就业,旅游服务业占村集体经济比重提升至48%。这农旅融合的“美丽经济”,为全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民俗文化共绘精神家园

2024年“五一”假期,金川区邀请市内多位知名画家走进龙景村的龙景山房,开展写生采风与艺术交流活动,用画笔勾勒龙景村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与和谐之美。而就在几天前,金川区第三届城乡融合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暨宁远堡镇第一届梨花节,也在该村拉开帷幕,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观赏田园风光、品尝本地美食。

文化是乡村文明的灵魂。龙景村深挖传统文化资源,联合上级部门单位定期举办“金川画家画龙景”活动,邀请艺术家以丹青妙笔绘就乡村新貌,让传统艺术焕发时代光彩。同时,精心打造乡村记忆馆,通过老物件陈列、民俗场景复原,立体展现村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唤醒集体记忆。在传承中创新,龙景村还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社火等民俗表演中,赋予传统技艺新活力,提升民俗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绽放魅力。


△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民俗活动(资料图)

以打造村民精神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结合“我们的节日”积极举办婆媳互夸会、德润生日会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农家书屋内图书影像资源,让文化阵地不仅成为学习娱乐、交流互动的温馨场所,更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前沿阵地,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让村民在文化滋养中共享美好生活。

积极构建文明实践服务体系,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普宣传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以常态化服务扎根乡村。组织“送文化下乡”系列演出,常态化开展以“乡韵龙景·幸福慢村”为主题的健步、骑行、彩虹跑等特色节会活动,举办“乡韵龙景·幸福慢村”文化旅游艺术节,以本土特色的舞蹈戏曲、宁远特色的美食美景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乡风,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角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村规民约涵养文明新风

在龙景村村委会楼前,一块块展板醒目地树立在道路旁。展板上那一条条朴实的村规民约,如今已在全村口口相传,成为全村群众都认可的行为规范。

移风易俗是文明村镇创建的关键环节。龙景村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评选、推行积分管理,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时代新风。


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共同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邻里和睦、保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其中,明确村民的行为规范和责任义务。通过村民大会集中宣讲、村头巷尾张贴公示,让新公约家喻户晓。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构建监督管理体系,对践行公约的文明行为张榜表彰。制度约束与道德引导并行,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心中的行为准则,涵养文明乡风。

龙景村还创新推行文明积分制度,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投身志愿服务、践行移风易俗等文明行动细化为积分,存入家庭文明积分账户,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让文明行为可量化、可积累、可受益,有效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如今,积分墙前驻足查看的身影多了,主动清扫街巷、帮扶邻里的行动多了,积分改变习惯、习惯引领文明的新风尚,正悄然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如今的龙景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乡风民风和谐向上,全村共育的文明之花,正在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记者:张可乐 胡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