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电影主题曲《重如尘埃》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一颗尘埃的重量,寂寂无名也有光”。当世俗定义的“成功彼岸”显得遥不可及时,转换视角,也能看见别样的光芒:那些主动拓宽人生半径的青年投身非遗传承,在传承古老技艺中,锤炼一颗匠心……他们让“成功”回归最本真的形态,成功从不在“上岸”的彼岸,而在保持“想闯闯”的勇气。
核雕手造传承人田冬冬就是这样一个“想闯敢闯”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南部山区仲宫街道东老泉村的田冬冬核雕艺术馆,一颗颗核雕作品整齐摆放。核雕虽小,却技法繁杂。从选核、构思,到画稿、打胚,再到精修、落款,前后十余道工序,全部依凭手眼与心神的默契。他将传统文化、民间故事、山水意境浓缩于毫厘之间,于方寸中找到了他的非遗传承之路。

2017年以来,他凭借《十八罗汉》屡获金奖,作品连续四年入选行业优秀集,还成为山东省文旅推广大使。2024年,“南山核雕”入选南部山区管委会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成就背后,是一名80后匠人把“走出去”的冲动,转化为“沉下来”的坚守。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事只怀一颗心”,就像网友评论《浪浪山小妖怪》说到的那样,价值不在结局,而在选择本身,正如田冬冬放弃原本安稳的工作,选择做一名“匠人”,走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在这十年的坚持中,他彷徨过、怀疑过,甚至想要放弃过,但是他为了心中那份执念,不断地探寻、摸索、精进,用一颗匠人之心锤炼自己、提升自己。他说,“人生就是场修行,困住自己的从来不是山,而是心中的执念,总有一天回头看,就会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
“浪浪山”外,仍有山海;核雕之中,匠心可观。台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核雕,但仔细端详,每个核雕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神韵,每个核雕都凝聚了非遗手造人的心血与汗水,还有那颗孜孜不倦、默默坚守、精工巧匠的匠人之心。
记者:牛伟密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薛松松 马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