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4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推动了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10万亿元。

顶压前行 诸多挑战和困难

进口出口数据一升一降,受哪些因素影响?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与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贸增长?来看第一个问题,出口增长6.9%,进口下降6%,这两个数据背后都有哪些因素影响?

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时候,形容一季度的外贸是“顶压前行”,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出口实现了6.9%的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二是国内产业创新、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工程装备、新能源产品等高价值产品出口动能强劲。三是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中国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进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未来进口增长空间大

一季度,进口下降6%,同样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商品有升有降。首先,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如铁矿砂、煤炭、原油、大豆等进口均价跌幅较大,这些价格因素影响整体进口增速2.6个百分点。此外,跟去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少了2个工作日,这个因素也影响进口增速约2个百分点。

进口增长方面,一是国内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比如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和高技术装备进口普遍增长。再是国内消费市场平稳向好,在春节等假日消费带动下,部分民生商品进口增加,比如食用油进口值增长12.1%,干鲜瓜果进口量增加8.3%。

吕大良称,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同时有14亿多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的需求都很大。中国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年均增速达到5.4%,全球进口份额也从7.9%稳步提升到10.5%。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

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2.2%

在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还公布了我国与其他国际市场贸易情况。其中,一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整体外贸比重继续提升至51.1%。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增长?跟随记者走进一家工程机械企业了解一下。

中国工程机械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基建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国外市场需求旺盛双重作用下,中国工程机械依托政策红利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深化和品牌重塑,正在全球市场上重构起以过硬产品质量、不可替代技术和本土化服务为支撑的外贸增长逻辑。

走进山东一家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车间,所有生产线都已开足马力,正在加紧生产海外订单。车间基本都是满负荷生产,挖掘机排产已经到6月中旬。

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是赢得国内外客户信赖和好评的关键。企业在海外布局中采用本土化策略,开发了针对中东高温工况的沙漠性产品,应用于沙特、埃及等国家的市政项目、农业建设和大理石开采;针对伐木工况,研发木材专用装载机,广泛应用于智利、阿根廷等市场的林业工况。

为了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创新、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地方相关部门因势利导,为企业发展、品牌塑造搭台铺路。据临沂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份,开展了“百团千企·商城出海”行动,通过政府“搭桥铺路”,推动临沂商城在国际贸易领域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突破。目前,已在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10个国家,举办展洽活动,在多国建立海外仓。同时,利用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行动,建立“外贸优品库”,通过商圈、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促进渠道对接、产销对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据海关统计,我国与共建国家携手深化产业合作,中间品占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的65.1%。我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扩大农业领域合作,对共建国家出口农药制剂、农业机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自共建国家禽肉、干鲜瓜果进口量分别增加32.9%、8.5%。我国支持共建国家不断改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条件,对共建国家出口轨道交通装备、电动机及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组增长均超过一成。

我国与东盟外贸进出口增长7.1%

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1.71万亿元,增长7.1%,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至16.6%。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贸易互补不断增强。接下来,一起到云南看看,这里的瑞丽、河口、景洪等6个边境口岸进口了全国近1/4的中药材,特别是对越南最大的口岸——河口公路口岸。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让进口货物驶入“快车道”。

护航中药材进口打造沿边开放口岸新标杆

在河口公路口岸北山国际货场进口查验区,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关员正在运用AR眼镜对一批23.2吨、自越南进口的中药材鸡血藤进行现场检疫查验。

河口口岸是云南段最大的对越贸易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准予进口中药材的边境口岸之一。今年前2个月,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52.5万吨,货值2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30.6%,平均每天就有630多辆货车往来中国和越南。目前,河口口岸创新推出“一卡多贸,运抵直通”等进口通关模式,货物进口驶入“快车道”。

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通关的便利有效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经营成本,带动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在制造业领域,我国对东盟出口装备制造业产品规模扩大19.8%;我国自东盟进口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产品规模分别扩大8.3%、6.9%。在农业领域,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的优势农产品满足了彼此的多元化需求。

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化经贸合作?

一季度,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7.1%,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2%,如何看待这样的外贸增长?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化与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来听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何欢浪的解读。

近几年,东盟始终保持我国第一贸易伙伴国地位,“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提升。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中国和东盟比较优势、互补性强。东盟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东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次,最近几年,我国与东盟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随着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落实落深,双方的产业链联系紧密,带动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快速增长。最后,共建“一带一路”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一带一路”东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扎实推进,使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的贸易往来更加顺畅。

我国可以继续做好以下三点,深化经贸合作。第一,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将扩大和便利优质商品的进出口,深化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多举措并举打造“投资中国”的品牌,更大力度吸外资。第二,培育贸易增长的新动能。通过发展丝路电商、推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贸易大通道建设增添新动能。第三,打造平台载体。全力办好重大展会,如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发挥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一系列展会平台的作用,为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打造更多强有力的的支撑平台。

一季度中美双边贸易增长4%

今年一季度,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干扰和冲击下,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1.11万亿元增长4%。针对近期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在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中美双边贸易进出口规模1.11万亿元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这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美方所谓“对等关税”,颠覆现有国际经贸秩序,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之上,是典型的关税霸凌行为,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美国政府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全球普遍反对,中方已经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并将与各方一道继续共同反对美国关税霸凌霸道行为,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