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亢哥”意犹未尽回味着中国之旅,说着想念他的“Master”梁师父时,4月初,记者在嵩山脚下的少林武术馆,见到了梁小龙。
初见,措手不及。梁小龙是习惯问好道别行抱拳礼的人,端着摄像机的记者一时不知腾出哪只手去回礼。
等被他感染学会行礼时,见到了他的父亲梁继红。梁父年轻时也教过外国人,但“英语不中”,干着急,于是嘱咐十来岁习武的梁小龙,“一定得学英语,要不以后教老外,交流着老困难”。
“It's pain, but it's life……”二十多年后,面对一场毫无准备的全球直播,梁小龙因教授美国网红“甲亢哥”习武得体智慧的言行,被海内外誉为真正的“Master(功夫大师)”。他的功夫名言,更是令不同国度的网友为中国功夫文化所动容。
接着要讲的,就是热闹之下,直播之外,生活之中的梁小龙。
打,还是不打
一段在直播中看不到的插曲:在梁小龙展示绝技“后背开棍”之后,“甲亢哥”目瞪口呆。这就是“我大老远跑来中国要学的功夫”,他亢奋起来,跃跃欲试。
站在一旁的刘姗姗犹豫了,她是河南省少林武术馆副馆长,3月28日这一天,引导着“甲亢哥”武术馆的行程。在“甲亢哥”到来前一天,她才头一次听说了这位顶流主播的名字。“这可是全球直播啊,万一给人打出问题……”所以,当武术馆表演队员秦亿隆,就是网友口中长得像饺子导演的秦师父,悄声问她“敢不敢打”时,刘姗姗连忙回“绝对不敢打”。
刘姗姗劝说“甲亢哥”的保镖,“这很危险”,保镖习以为常地回她“我们要的就是危险”,还笑着给她比画,“Dangerous,ok,ok!(意为危险也没问题)”她不放心,转而问,“梁教练你觉得可以吗?”

“甲亢哥”再三表达想练习开棍
梁小龙开始也有点担心,“开棍用的训练棍即便比一般木棍脆,打在没有武术基础的人身上,还是会很疼”。不过在与“甲亢哥”接触中,梁小龙发现他“身体结实”“学东西很快”“底子不错”。
“甲亢哥”,外网人称“Speed”,国内网友因其直播时夸张亢奋的举止,给他取了这样的名字。让梁小龙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这个20岁年轻人“真挚的眼神”。他接触到的“甲亢哥”,郑重地行礼,诚恳地习武,他从中读到了对少林功夫的敬重和对武者的尊敬。
梁小龙说,“最不该辜负的就是这种眼神”。他就职的少林武术馆,隶属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其中一大职能就是向海外弘扬少林功夫文化。梁小龙在武术馆工作15年整,接待过世界各国的外宾,还随交流团去过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地,那种“不该辜负的眼神”,他在许多痴迷功夫的外国友人那里见过。

上阵演示开棍时,梁小龙评估了下,“如果太疼,就不给他开了”,挨了两棍发现“还行”。架不住“甲亢哥”执着请求,于是,梁小龙朝刘姗姗点了点头。
开打前,“甲亢哥”强调“别手下留情”,刘姗姗叮嘱抡棍子的秦师父“轻点,不要下太大劲”,梁小龙指导紧张起来的“棍下人”切换到安全到位的姿势。接着,一棍接一棍,开棍开出近来刷屏的“名场面”……

时至今日,刘姗姗才舒了一口气。梁小龙与“甲亢哥”的这番互动,实实在在触动了不少人,包括“甲亢哥”自己,他在后来的直播中一遍遍说着想念梁师父,说最喜欢的还是少林之旅。
给“甲亢哥”开棍的秦师父,也是在刷到热传的直播片段时,才知道梁小龙安慰倒地的“甲亢哥”时,说的是——
“It's pain, but it's life. It's pain, but it's Shaolin. It's pain, but it's kung-fu. It's pain, it's you.”有网友将其译成:是痛苦,亦是人生;是悲痛,亦铸禅心;是伤痛,亦化武韵;千般痛,皆成汝身。
“我在现场听到了,但是我听不懂英文”,这导致他对梁师父的“肃然起敬”延迟了大半天。

秦师父给“甲亢哥”开棍
谈及这段被全网盛赞的颇具禅意的“功夫名言”,梁小龙说,当时刚陪6岁的女儿看完《哪吒2》,很受触动,他想表达的是“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就是“中华文化里塑造一个人精神脊梁的”,“但是我英语词汇量太匮乏,Speed那么疼,我就想安慰他,必须得给他说点什么,有感而发蹦出了那几句”。
网友夸这段英文表达“用词至简却极灵”,梁小龙理解,语言的运用,就跟功夫出招一样,不在华丽修饰而在精准到位。我们到访时,正赶上他带一群美国高中生体验功夫,讲到扎马步时,梁小龙在演示中指着自己的大腿说,“like a table(意为平如桌)”,半蹲动作不到位的学生立即调整了过来。
“会武功的没他主持好,会主持的没他武功好”
“自强不息”,梁小龙又听到父亲忆苦思甜。
“太苦了,一闭眼就是煤窑塌了,一闭眼就是”,挖了一天煤,不满二十的梁继红做了一晚噩梦。他出生在河南省登封市一个叫骆驼崖村的地方,噩梦初醒,果断选择习武谋生。他跟着师父学武时,村里还没通电,一到夜晚,只得摸黑练拳。

初来登封市闯荡,为了站住脚,梁父说“我就憋着一口气”,事事做到最好。儿子梁小龙跟着一帮师兄弟绕山坡晨练时,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开起了武校。
梁父讲起,“我那时候教老外,不会英语,教学过程非常难”,原本十来分钟能讲透的招式,比画半天,还不知道人家听懂没。他当时想的是,“我这孩子一定要学英语,要不教不成,弄不成事”,他后来也是这样一遍遍嘱咐梁小龙的。
习武之人,笑声也带着豪气,梁父告诉记者,如果他会英语,如果他年轻时有记录动态影像的媒体,保不齐现在也是个网红。那他定要在山巅打一套拳法,叫世界看看少林功夫有多美。

“迎难而上”,11岁起随父习武,梁小龙跟师兄弟光着膀子,绕着后山坡跑来回,跑到第二十圈快坚持不下去时,就是这么安慰自己的。大学毕业,当了两个月武术节目主持人快崩溃时,他也是这么给自己打气的。
2010年,23岁的梁小龙刚入职少林武术馆,因为形象不错,被安排到紧缺且重要的演武厅主持人岗位。不到两个月,他撑不下去了,跑十公里来上班的蓬勃生命力就怕枯燥、“没有灵魂的重复”:每天主持5-7场武术表演节目,每次半小时,每回按惯例复述一遍一模一样的解说词……
不过,事已至此,不是回避撤退,而是出招制胜,梁小龙决定尝试在解说武术表演时“夹带私货”。他融入自己的武术见解,分享自己的习武趣事,时不时还上阵露一手。观众乐呵起来,一旁的同事也踮脚爱看。他还给之前没有名字的武术招式,依动作神似起了“大圣劈挂”“蛟龙探海”“叶底藏花”这样容易叫开的名字。

网友分享早前拍到的主持人时期的梁小龙
“沉稳”“知识渊博”“应变和控场能力强”,因为主持工作出色,梁小龙被一众同事交口称赞。“会武功的没他主持好,会主持的没他武功好”,裴安迪,睡在梁小龙上铺的兄弟,负责武术馆宣传工作,就是这么点评梁小龙13年主持生涯的。
身份万变,不离所爱
我们在采访梁师父途中,碰上了一位学功夫的阿尔及利亚人,他叫比利,从非洲来,小时看中国武打电影迷上功夫,在少林寺已经练了一个月。有人告诉他,一定要找梁师父切磋一下。
在一段共同的车程中,梁小龙自然地用英语与比利聊起来,谈学武经历,谈热爱缘起,谈中国见闻。比利讲到,无论美食交通还是风土人情,都令他觉得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梁小龙告诉比利的是,“Every culture is good(梁小龙想表达每个民族的文化自有其伟大)”,他说想去比利的国家看看,比利欣喜地向他介绍起家乡特色甜品,还有地中海风光。
近二十分钟车程,两人用英语聊了一路,梁师父远比我们在直播中见到的健谈,而比利如遇知音,“Exactly(意为没错,确实如此)”成了他回应梁师父的高频词。
道别时,我们才知晓,比利并不知道梁师父在网络走红,但显然已经被梁师父“圈粉”。

网友分享的“甲亢哥”少林行漫画
谈及走红,梁小龙坦然地讲起心情起伏,“刚开始两天,晚上我不睡觉,狂刷评论区,为什么?爱看!大家都在夸我,极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他是在直播途中才知道“Speed是这么大的一个网红”,起先以为就是“拍个视频”“留个纪念”,本身“没什么心理压力”。网友们在直播中看到的,“就是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
近年因研学热兴起,2023年,梁小龙转岗重新当起教练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武术学员互动切磋。他反复强调,“我只是武术馆一个普通的教练员,恰好当天值班,碰巧了而已”。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当成一个普通的教学任务”。
喧闹之下有清醒,他说,“我也快40了,其实这个流量我想得非常明白,并不是说我个人有什么样的成就,我只是在做本职工作,是少林功夫本身的流量和Speed的两波流量碰在一块,溅出了火花,溅到我身上一点而已。”

梁小龙在直播间教网友基本功
“溅”在梁小龙身上的流量,令他一周涨粉十万。与同事讨论过后,他乘势而上的方式是:在下班之后开直播,一招一式教网友少林武术操。
比起礼物、夸赞,我们发现,令梁小龙“眼前一亮”的总是网友关于锻炼、学武的发问。一旦说起武术,他的分享欲总是很强,在梁小龙,“武术只有被分享,大家都往里边加上自己最好的东西,整个武术文化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少林足球》,里面有段台词是,“扫地只是我的表面工作,其实我的真正身份是一个‘研究僧’——从事如何有效地发扬少林武功的研究工作。”
梁小龙,还真是捡起扫帚就扫的人,也是教练员,是主持人,是“新晋网红”,身份万变,不离所爱,“无论是谁来,只要是对少林功夫感兴趣,我就尽我最大的努力来让他了解少林功夫”。
记者在离开前一晚撞见夜训压腿的“小豆丁”,他叫姜烨,也出现在“甲亢哥”直播中,今年5岁。在数不清数字的年纪,认真无比地练武。
嵩山万年春意微凉,少林千年香火绵延,习武的小孩忍着没喊疼,扫地的师父已等候多时。
写在最后
“甲亢哥”倒地时,梁小龙接住了他,给了他安慰。
梁小龙自己人生最难忘的那次倒地呢?
2002年夏天,15岁的小龙,正因为会武功而自鸣得意。一次散打比赛,他一上来轻敌了,第二回合被“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对手”直接KO。
蒙了。那是人生中第一次被KO。
对手的一记后手拳凿破时空,23年后,梁小龙跟我们面对面时还在回味。他清楚记得,整整有两分钟,躺在地上起不来。那时没人上前安抚他,没人告诉他疼痛意味什么。
“其实那一次之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手,我总会跟自己说稳一点,稳一点,稳一点。有时候我取得了成绩,自鸣得意,或者这一次我又打赢了,我就会告诉自己这还不够。我打赢了,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遇到足够强大的对手。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那就是我最愚蠢的时候。”
疼吗?
落在“甲亢哥”耳旁的话,一定也疗愈了他自己。
“It's pain, it's you.”
千般痛,皆成汝身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