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院智能车队14人,要全员读研了。” 日前,记者接到杭电电子信息学院一辅导员“爆料”。

原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级智能车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团队在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另一个团队在电子信息学院。“我们电子信息学院智能车队,主要打摄像头组、电能接力组、竞速组、独轮车组比赛,14个人全员考研上岸,其实也不意外,毕竟大家都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中拿过全国一等奖,后者甚至更加硬核。”杭电电子信息学院第十八届智能车队队长钱俊彦一脸淡定。

钱俊彦所在的电能接力组在智能车比赛“人均国一”基础上更上层楼,他的团队还是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中电能接力组一等奖第一名,也就是全国冠军。

这个团队成员总共14人。其中7人已经保研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4人直博杭电,3人考研“上岸”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杭电等。“全员上岸,人均智能车赛国家一等奖”,而且“人人都有独门绝学”。“在智能车全国总决赛中,拿到一等奖,我们不认为有多大的运气成分,反正杭电参赛选手站在全国总决赛舞台上,拿到国一是基本操作。大家都得有技术杀手锏。”钱俊彦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电能接力组,比赛中两辆车一前一后跑,一个人负责消除图像信号干扰,另一人负责控制两车距离。“在这两点上,我们的技术是参赛选手中最强的,这些优化好了,最后跑出来的用时,也是最短的。”钱俊彦说。

“我在智能车充电上,用了最前沿的方案,为此我们在器件的选择上下了很大功夫,电路板还专门绘制了,所以总决赛中我们的充电最快,别的大学的参赛选手没这么干。”另一名队员王子豪说。

“对手一般用串级PID控制,他们不知道我们杭电队用的是模糊PID控制,我们的智能车跑起来时,针对不同的路段图像有单独的处理,所以控制响应得更快。”另一名同学崔贺说。

大家共同的体会是,经过层层选拔、扛住各种压力后还能留在智能车校队的队员们,就成了“优秀影响优秀”,“会发现平常期末考试等,‘不会难’,竞赛中获得的思维、见识、动手能力等,能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在平常考试中会得到很大回报。所以大家要么保研、直博,要么考研上岸。”

值得一提的是,车队中还有一名女生,她在和同一组别的一名男同学并肩拿到全国一等奖的同时,还结成了情侣。“搞竞赛、学习、谈恋爱,一样也没落下。”智能车队队员们调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