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时下,正是五倍子蚜虫挂袋的关键时节。近日,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与绥阳县林业局农技专家一同到茅垭镇和平村为倍农进行挂袋技术指导。

“我们来观察这颗树,它共有3个树杈,那就要挂在最下方的树杈,如果挂高了,这一节树枝就没有蚜虫上来寄生……”技术专家向农户详细讲解五倍子蚜虫挂放操作规程,指导农户正确找准盐肤木的挂袋叶序及挂袋部位和注意事项。

据现场专家介绍,当装着倍蚜虫的虫袋挂放到树枝之后,当中的蚜虫会快速爬上盐肤木幼枝吸取叶片汁液,同时分泌出一种特定诱导物质,使叶片细胞增生把蚜虫包裹起来,形成“虫瘿”即五倍子,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一场精密的生物协作。

“这里地理环境比较好,小气候环境优越,湿度、光照都与五倍子生长条件高度契合。”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许鑫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干母出来的时间,干母出来三天之内必须要上树,不然就会死亡,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挂袋的时间,保证干母上树,成功结出五倍子。”

和平村地处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域,去年该村积极谋划,变资源为资产增强发展根基,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闲置低效土地盘活,打造了五倍子产业基地520余亩。并探索发展“五倍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倍林下种植前胡、板蓝根、杜仲等中药材。在青山绿意之间,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之路。

如今,和平村正积极与各级技术专家紧密对接,充分借助技术力量,确保倍蚜繁育、收集、挂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深度挖掘土地生产力。“我们要将所学的技术运用到五倍子产业的发展中去,每一个生产步骤都要严格按照专家给出的标准进行,争取把五倍子产业做大做强。”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凡俊表示。



图片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陈霞

责任编辑:周丽蓉 | 责任校审:周黎黎

全媒记者:黄河鸥 李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