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万物萌生。3月30日下午,大足区初中语文张庆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齐聚大足三驱“大唐丰域”研学基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农事课堂:解构观察与描写的密码
活动伊始,“大唐丰域”总经理、园艺设计专家唐正纯女士以其专业且充满激情的讲解,为学员们呈上了一堂精彩的农业知识课。她以研学基地内的松茸菌培植、葡萄种植、园艺、草莓种植等项目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种植技术、管理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她的讲解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学员们认知现代农业的全新窗口。菌丝萌发的生命律动、葡萄藤蔓的生长智慧,在学员们的笔记本上化作“动静结合”“细节描摹”的生动教学案例。当农艺术语与文学修辞相遇,工作室成员们惊喜地发现:田间地头的每一株作物,都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天然教具。

二、躬耕实践:采撷文字的温度
在松茸菌培植基地,学员们穿梭于菌菇架间,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松茸菌,再将它们整齐地装入箱中。当指尖触碰到温润的菌盖,仿佛听到了《诗经》中“采采芣苢”的千年回响;装箱时的专注神情,与《观刈麦》中“右手秉遗穗”的细节相互映照,语文的情怀在劳动叙事中涓涓流淌。学员们在躬耕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劳动不仅是生活的基石,更是语文教学的鲜活源泉。
在葡萄种植大棚里,学员们目睹了滴灌技术的神奇。那精准的水滴,恰似大自然的馈赠,滋养着每一株葡萄藤,让大家惊叹于现代农业科技的精妙。这一场景也瞬间化作明喻课堂——精准的水珠恰似遣词造句的分寸,诠释着“恰当”的美学。学员们在实践中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精准表达,正如同滴灌技术般,需要恰到好处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三、果实哲思:凝结教学的智慧
草莓种植大棚内,当季的草莓植株整齐排列,绯红的果实如同一颗颗跳动的心脏,引爆了关于“通感修辞”的现场研讨。当指尖沾染浆果的芬芳,学员们顿悟:朱自清《春》中“带着甜味”的描写,正是这般鲜活的感官体验。这场与土地的深度对话,让“情景交融”的教学理论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学员们在果实的芬芳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智慧,如同草莓的甜香,需要在实践中慢慢酝酿。

四、知行合一:构建教育新生态
总结会上,学员们勾勒出语文教学的新图景:劳动场域中的汗珠可以浸润《悯农》的吟诵,园艺剪的弧线能勾勒《核舟记》的笔法。工作室主持人张庆指出,语文教育者应成为生活的译者,将劳动的韵律转译成文字的节奏,让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在跨学科融合中绽放异彩。
随着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这场综合实践活动也接近尾声。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从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踏上归途。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升华。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在语文教学的田野上深耕细作,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生活的田野上成长。(供稿:重庆市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庆、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