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

一男子花费26500元买了个抖音账号,结果账号“飞”了两回,最后还要维权,这桩看似简单的买卖,背后却是一次次的信任失控和风险隐患。近日,翔安法院发布一起案件,提醒市民注意。

罗先生一直想入局短视频创业,朋友高某“牵线搭桥”,介绍他从邓某手中购买一个粉丝基础不错的抖音账号。罗先生转了26500元给高某。然而,这笔钱中,真正交到卖家邓某手里的,只有21500元。

协议签了,账号和密码也交了,罗先生开始了自己的内容创作之路。但好景不长,不久后账号竟被“原实名认证人”找回,他彻底失去了对账号的控制权。罗先生火急火燎地找回账号后,没过多久账号又第二次“飞”了——实名认证人干脆把账号转给了别人。

罗先生屡次沟通无果,只得走上维权之路,将卖家邓某告上法庭。

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账号实名认证人反复找回账号、无法实现合同约定的“安稳使用”,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予以解除。虽然罗先生是把钱打给了中间人高某,但因邓某只收到21500元,因此法院认定由邓某退还这笔金额。

综上,法院一审判决双方合同解除,邓某应退还罗先生转让费21500元。判决生效后,邓某主动履行退还义务,并表示将向前一手索赔。

法官说法

审慎参与交易 遵守诚信原则

别看一个账号小,它背后的法律问题可不小。在本案中,法院明确指出:当前网络账号买卖仍存在法律空白和灰色地带。一旦没有变更实名认证,账号就如悬在半空的财产,随时可能被“原主”找回,买方权益难以保障。

尤其在账号多次转手的情形下,买卖链条越长,维权就越困难,买卖双方极易陷入“罗生门”式的扯皮中。

法官也提醒广大用户:

1. 要遵守法律法规及平台用户规则(部分平台用户协议中明确载明禁止买卖账号),避免因违法违规导致合同无效或账号被封禁;

2. 要审慎参与交易,遵守诚信原则,完全披露账号真实信息,通过正规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私下转账;

3. 需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包括账号交付、价款支付、权利瑕疵担保、违约责任等。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虚拟财产亦受法律保护,实名认证人在出售账号后再恶意找回账号行为亦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大家应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合法合规参与网络交易,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 通讯员 翔法宣)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